百科名片
西安交通大学是国家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其前身是1896年创建于上海的南洋公学,1921年改称交通 大学,1956年国务院决定交通大学内迁西安,1959年定名为西安交通大学,并被列为全国重点大学,也是 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与“985工程”建设的大学之一。西安交通大学是九校联盟(C9即2+7大学, 国际上称为:中国常青藤盟校)成员、111计划成员,珠峰计划首批11所名校之一。2000年4月,国务院 决定,将原属卫生部已有60余年办学历史的西安医科大学、原属中国人民银行已有40余年办学历史的陕西财经 学院并入西安交通大学。
学校主页: http://www.xjtu.edu.cn/ 中文名: 西安交通大学 外文名: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XJTU) 简称: 交大,西安交大 校训: 精勤求学 敦笃励志 果毅力行 忠恕任事 创办时间: 1896年 类别: 公立大学 学校类型: 综合 主管部门: 教育部 学校属性: 211工程,985工程 现任校长: 郑南宁 知名校友: 蒋正华、韩启德,钱学森,汪道涵 所属地区: 中国西安 主要院系: 理学院,机械学院,电气学院,材料学院,人文学院,管理学院等 国家重点学科: 37个 硕士点: 242个 博士点: 154个 院士: 21人 博士后流动站: 20个 实验室: 5个国家重点实验室 发展定位: 创“世界一流大学” 前身: 1896年创建于上海的南洋公学
目录
交大概况校园环境历史沿革国家定位办学模式师资科研院系设置理学院机械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学院能源与动力工程 学院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其它院系学术交流交大校训校歌徽旗著名校友历任校长交大校址文物建 筑学科排名 近年西安交通大学录取分数线 交大概况 西安交通大学是一所具有理工特色,涵盖理、工、医、经济、管理、文、法、哲、教育 等 9个学科门类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主校区位于十三朝古都的陕西省西安市咸宁西路28号,占地面积3849亩 ,建筑面积175.5万平方米,钱学森图书馆藏书447万册。国家重点一级学科8个,共覆盖国家重点二级学 科37个,国家重点培育二级学科3个,省部级重点学科115个。在7个学科门的27个一级学科、154个二 级学科有博士学位授予权;在9个学科门的45个一级学科、242个二级学科有硕士学位授予权。学校设有20 个学院(部)、8个本科生书院和8所附属教学医院。现有在职教职工5616人,专任教师2214人,教授、 副教授1500余人。学校教师队伍中有两院院士21名,其中12名为双聘院士。国家教学名师6名,教育部“ 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和讲座教授38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9名,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及中青年专家16 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入选者”164名,对国家做出突出贡献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547 名。 西安交通大学现有全日制在校生 29017 人,其中研究生 13044人。全校有本科专业78个,拥有27个一级学科、154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45个一级学 科、242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8个专业学位授权点。学校有8个国家一级重点学科,37个国家二级 重点学科,3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15个省部级重点学科。20个博士后流动站,5个国家重点 实验室,4个国家专业或专项实验室,2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59个省部级重点科研机构。 在2011年英国QS亚洲大学排名中交大位居大陆高校第十位,中西部高校第一。在2011年高等教育观 察(HER)发布的中国大学排行榜中交大位居第八位,中西部高校第一。
西安交通大学
校园环境 西安交大
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
西安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
西安交通大学位于陕西省西安市,现有兴庆、雁塔和曲江三个校区,总占地面积3849.84亩,各类建筑总面 积176.23万平方米。 坐落在兴庆校区的 “钱学森图书馆”总建筑面积近4万平方米,阅览座位3518席;图书馆累计藏书447万册(件),报刊10 053种,现刊4089种。引进国内外电子资源252种;中外文全文电子期刊近28639种,电子图书10 7万册。15种百年以上历史的世界著名期刊。图书馆自动化集成系统与校园网、CERNET 和 Internet 连接,校内外用户均可通过远程终端或互联网访问。学校有具备国际先进大学水平的校园计算机网。 学校奖助体系完备,本科生年度奖学金达1200余万元,年发放助学贷款1440余万元。学校设立的用于 研究生培养的创新基金,每年额度5000万元左右。学校还建有现代化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学校 建有条件良好的现代化学生公寓及学生综合餐厅,有总面积达1万多平方米的江泽民学长题写的“思源学生活动中 心”,有设施先进的体育运动场,有学科门类齐全、设备精良、拥有4004张床位的教学医院。历 史沿革
西安交通大学(1张) 新中国成立后,国立交通大学从原国民政府交通部划归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根据国家 经济建设发展战略的需要。随后交大全体师生在校长彭康率领下,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踊跃承担历史使命,全校行 政机构与大多数专业科系师生、全校所有档案文献、历史典藏均全部迁往古都西安新校址。 西安交通大学历史沿革: 1896 - 1904 南洋公学 Nan Yang Public School (上海 Shanghai) 1905 - 1906 商部上海高等实业学堂 Imperial Polytechnic College of the Commerce Ministry (上海 Shanghai) 1906 - 1911 邮传部上海高等实业学堂 Shanghai Industrial College of the Ministry of Posts and Telegraphs (上海 Shanghai) 1911 - 1912 南洋大学堂Nan Yang College (上海 Shanghai) 1912 - 1921 交通部上海工业专门学校 Government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of the Communications Ministry (上海 Shanghai) 1921 - 1922 交通大学上海学校 Nan Yang College of Chiao Tung (上海 Shanghai) 1922 - 1927 交通部南洋大学Nan Yang University of the Communications Ministry (上海 Shanghai) 1927 - 1928 交通部第一交通大学 First Chiao Tung University of the Communications Ministry(上海 Shanghai) 1928 - 1942 交通大学(上海本部) Chiao Tung University(Main Campus in Shanghai) (上海 Shanghai) 1942 - 1946 国立交通大学(重庆总校) National Chiao Tung University(Main Campus in Chongqing)(重庆 Chongqing) 1946 - 1949 国立交通大学 National Chiao Tung University (上海 Shanghai) 1949 - 1957 交通大学 Jiao Tong University (上海 Shanghai) 1957 - 1959 交通大学(西安本部) Jiao Tong University(Main Campus in Xi'an) (西安 Xi'an) 1959 - 现今 西安交通大学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西安 Xi'an) 1956年~1959年之间,为支援西部建设,学校抽出主体西迁至西安。 1959年,为支援西安、上海两地的建设需要,国务院决定交通大学西安本部与上海分部分开单独建校。国 家定位 1.自正式定名为西安交通大学之时即为全国首批16所重点高校之一。[1959年5月17日确定 的16所: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北京工业学 院(北京理工大学)、北京航空学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农业学院(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医学院(北京 大学医学部)、天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第一医学院(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 、上海交通大学。 2.“七五”、“八五”期间国家重点建设的5所高校之一(北大、清华、西安交大、复旦、上 海交大)。 3.1984年首批设立研究生院。1992年确立为首批14所副部级大学之一。 4.1995年12月首批入选“211工程”的7所高校之一(北大、清华、复旦、西安交大、上海交大、 浙大、南京大学)[“九五”时期启动]。 5.1999年9月首批入选“985工程”的9所高校之一(北大、清华、复旦、西安交大、上海交大、浙 大、南京大学、中科大、哈工大),同时被确立为国家中西部地区唯一一所以建设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为目标的学 校[“十五”时期启动]。 6.2006年9月首批入选“111计划”的8所高校之一(北大、清华、复旦、西安交大、上海交大、浙 大、南京大学、吉大)[“十一五”时期启动] 。 国家对著名大学的定位-- 985工程重点共建协议对各大学的定位及合同拨款额: 1、“世界一流大学” 北京大学 18亿 (教育部拨款)
西安交通大学
清华大学 18亿 (教育部拨款) 2、“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并向世界一流大学迈进” 南京大学 12亿 (6亿+6亿) (教育部拨款+省拨款) 1999年7月26日 复旦大学 12亿 (6亿+6亿) (教育部拨款+市拨款) 1999年7月27日 上海交通大学 12亿 (6亿+6亿) (教育部拨款+市拨款) 1999年7月27日 西安交通大学 9亿 (6亿+3亿) (教育部拨款+省拨款) 1999年9月11日 浙江大学 14亿 (7亿+7亿) (教育部拨款+省拨款) 1999年11月8日 哈尔滨工业大学10亿(3亿+3亿+4亿)(教育部拨款+国防科工委拨款+省拨款) 1999年11月14日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9亿(3亿+3亿+3亿)(教育部拨款+中科院拨款+省拨款)1999年7月25日办 学模式 近年来,学校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实现了办学模式的全方位改革。学校积极推进基于通识教育、科研 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2+4+X”研究型大学人才培养新模式,实现从知识传授型向探索研究型教育的转变。 2006年始,西安交大在国内高校率先实行“书院制”,全体本科生进入书院。书院和学院的“双院制”培养模 式为学子插上了腾飞的翅膀。2007年,学校创办“钱学森实验班”,因材施教,培养拔尖人才;创办医学“宗 濂实验班”,探索符合医学教育规律的人才培养模式。学校兴建了旨在发展学生科技兴趣爱好、鼓励发明创造的“ 工程坊”,鼓励学生“小发明、大创造”。2010年,学校首届“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实验班”开课。作为目前国 内仅有的两所开办“少年班”教育的高校之一,西安交大以其独特的教育理念,宽松的学习氛围,强大的师资配置 ,良好的教学效果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好评。师资科研 今日的西安交通大学是一所具有理工特色,涵盖理、工 、医、经济、管理、文、法、哲、教育和艺术等10个学科门类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学校设有20个学院(部) 、8个本科生书院和8所附属教学医院。 现有在职教职工5616人,专任教师2214人,教授、副教授1500余人。学校教师队伍中有两院院士 21名,其中12名为双聘院士。国家教学名师5名,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和讲座教授38名,国家杰出 青年基金获得者25名,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及中青年专家15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入选者”1 42名,对国家做出突出贡献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547名。在“人才强校”战略的实施过程中,学校不断 加大力度,引进世界知名的学科领军人物,搭建起结构更加合理人才梯队。 西安交通大学现有全日制在校生 29017 人,其中研究生 13044人。全校有本科专业78个,拥有25个一级学科、154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41个一级学 科、242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8个专业学位授权点。学校有8个国家一级重点学科,37个国家二级 重点学科,3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15个省部级重点学科。20个博士后流动站,5个国家重点 实验室,4个国家专业或专项实验室,2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59个省部级重点科研机构。学校设有西部地区唯 一的国家高性能计算中心。 西安交通大学科技工作以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瞄准国际前沿、突出自主创新、加速成果转化为发展战略,不断 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科技竞争力。2000年至今,本校教授作为首席科学家主持的“973计划”项目13 项,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489项,基础研究项目数和经费在全国高校位居前列。2000年以来,学校 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国家科学技术奖31项。依托学科与人才培养优势,创新产学研合作模式,与政府、大中型企业 建立研发中心,注重解决行业关键性技术问题,充分发挥科技对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 近年来,学校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明显提升,2006年发表的SSCI论文位居全国高校第五,2008年 发表SSCI论文位居全国高校第四。在产学研合作方面,注重解决行业关键性技术问题,在创新合作模式方面进 行有益的探索,相继成立陕西工业技术研究院、西安交大―东汽研究院等合作机构,发挥科技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支 撑作用。院系设置理学院 理学院的前身是始建于1930年的交通大学科学学院,1946年更名为理学院, 1994年西安交通大学恢复学院建制重新成立理学院。学院由数学、物理、化学三个学科组成,设有信息与计算 科学,数学与应用数学、应用物理、光信息科学与技术、材料物理、应用化学等6个本科专业;计算数学、应用数 学、基础数学、概率与统计、运筹学与控制论、原子与分子物理、理论物理、光学、凝聚态物理、材料物理等10 个硕士博士点,以及应用化学、分析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等3个硕士点;数学学科和物理学科具有一级博士学 位授予权,数学学科设有博士后流动站,“计算数学”是国家重点学科,“数学与应用数学”和“信息与计算科学 ”是陕西省名牌本科专业。另外,学院设有基础数学、信息与系统科学、科学计算、应用数学、现代物理、应用物 理、凝聚态物理、化学物理、分析科学等9个研究所,西安交通大学基础科学研究中心,功能材料质介观物理省重 点实验室,数学、物理、化学三大教学实验中心,以及全国重要的高层次理科人才培育基地:国家工科数学教学基 地、国家工科物理教学基地、国家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学院本着基础课教学一流、基础科学研究一流的发展目标,在教学、科研、学科建设等各方面一直走在全国高校前 列。教学方面,学院已形成以国家级教学名师为核心的强大师资队伍,近五年共获得国家级和省部级教学成果奖和 优秀教材奖16项,出版国家级“十五”教材以及新世纪研究生、本科生系列教材48部,确保了基 础
西安交通大学
课教学在全国高校中的领先地位。目前,学院是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4个分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及 委员单位,是多项国家级教改项目的牵头单位,是国家工科数学教学基地、国家工科物理教学基地的建设单位。科 研方面,学院依托西安交通大学基础科学研究中心、陈省身先生倡导成立的应用数学研究中心、功能材料质介观物 理省级重点实验室以及西安交通大学强大的工程技术与管理科学,在力争理科基础研究水平一流的同时,大力开展 高新技术的基础理论研究。近五年来,持续获得国家重大基础研究项目“973”、“863”计划,以及国家自 然科学重点基金的资助;发表学术论文1700余篇,其中SCI检索论文700余篇;获得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奖 在内的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20余项。现有教职工246人,其中教授51人(含博士生导师30人),博士后 流动人员9人,中青年教师大都具有境外学习或工作的经历。现有“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讲座教授2人,教 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4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5人。学院与美国、英国、加拿大、日本、意大利、德 国等国家的许多大学和研究机构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和学术交流关系。每年都有国际知名学者来访和进行实质性科研 合作,有许多教授应邀担任国际期刊的编委、国际学术会议的主席和组委会主要成员。近五年来成功举办10多次 国际学术会议。近年来理学院本科毕业生就业情况良好,主要去向为政府机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国防重点科 研单位、电信与信息类研发公司、以及金融、证券、保险等公司。近五年来,除考取研究生外(平均考取率为55 %),均就业率达99.5%。机械工程学院 机械工程学院的前身为机械工程系及机械学系,机械工程系,创 建于1913年,1956年随校迁至西安;机械学系成立于1985年,两系在1994年6月合并成立了机械 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是交通大学历史最悠久,实力最雄厚的学院之一,她聚集了众多机械工程领域中的知名专 家及教授,在国内外具有很高的声誉。机械工程学院培养的学生深受用人单位欢迎,学生就业率一直名列前茅,现 已成为国家培养机械工程学科高层次人才的重要基地,多年来,为祖国的机械工业发展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著名 科学家钱学森是我院最有成就的校友之一。机械学院的主要任务是:为国家培养优秀的机械工程领域高级科学技术 人才;面向机械工程领域开展高新技术的研究和开发,促进我国机械工业赶超世界先进水平。 机械学院现有教职工218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教授54人(包括博士生导师32人),副教授63人 ,高级工程师17人,在校本科生近1200人,全日制博、硕士研究生1000余人,在职攻读专业学位硕士研 究生近400人。机械工程学院有机械工程(2007年学科评估第3)、仪器科学与技术两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 授权点(6个博士点和7个硕士点),覆盖了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车辆工程、 精密仪器及机械、测试计量及仪器、设计艺术学等7个专业,并设有机械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2个博士后科研流 动站。学院有三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分别为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重点学科、机械设计及理论重点学科、机械电子 工程重点学科。本科专业按机械工程及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工业设计三个专业招生。 机械工程学院有3个专业系,16个科研研究所和中心,有1个机械设计教学实验中心,有隶属学校的工程训 练中心。通过“211工程”和“985工程”的建设,机械工程学院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等方面均 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近5年来,在教学和科研中获得国家级奖励11项、省部级二等奖以上成 果20项,承担了国家973、863、科技攻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防预研等重点、重大项目100余项, 企业合作项目约600项,学院已经形成了创新务实的教学与科研体系。电气工程学院 西安交通大学电气工程 学院其前身创建于1908年,是我国高校电工学科创建最早、电工二级学科设置最齐全的学院和师资力量雄厚、 实验设备先进的电气工程学院之一。学院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一贯保持“重视基础,要求严格,注重实践”的传统 学风和严谨的治学精神,在教学质量和学术水平方面处于国内高校同类学科领先地位。先后培养出许多全国乃至世 界的杰出人物和著名的专家学者,历届毕业生中有28位成为我国两院院士。 电气工程学院下设4个系:电机电器及其控制工程系、工业自动化系、电力工程系、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系,1个电 工电子教学实验中心;拥有3个国家重点学科(电机与电器、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并有电 力设备电气绝缘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科基础课程电工电子教学基地、陕西省智能电器及CAD工程研究中心、 西安交通大学研究生电气技术创新实验室。学院是中国电源学会理事长、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副理事长、全国高等学 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主任所在单位。学院按电气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控 制科学与工程四个学科培养研究生和授予博士、硕士学位。1996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电气工程学科首批 按一级学科培养和授予博士学位,并建有电气工程博士后流动站。 电气工程学院长期以来拥有一大批在国内外享 有崇高声望的教授,现有教职工190人,其
西安交通大学
中院士2人、教授42人(其中“长江学者”特聘教授4人、国家级教学名师2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2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12人、“腾飞人才计划”特聘教授3人、陕西省教学名师2人、博士生导师29人)、 副教授及高级工程师73人,另有双聘院士3人。目前在校本科生1605名,各类研究生1511名。学院在教 学方面成绩显著,近年来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6项、国家级优秀教材4部、国家精品课程4门、全国百篇优秀博士 论文2篇。陕西省教学成果奖24项、省部级优秀教材11部。近三年编写出版各类教材24部,目前正在编写的 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18本。 近三年学院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54项、国家电网公司和国家南方电网公司有关特高压输电项目15项。制定了国 家电网公司750kV系统用主设备技术规范Q/GDW103-2003至Q/GDW108-2003等6项标准,为世界第一套高海拔750kV输变电主设备技术规范;制定了国家电网公 司1000kV交流特高压输变电设备试验规范,为国际首创。近三年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项,省部级 奖13项。授权发明专利31项。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70篇,发表SCI收录论文150篇、EI 收录论文400篇。近三年在电工学科领域已主办的国际学术会议共2次,在国际上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学院已与 美国、日本、加拿大、法国、德国、英国、瑞典、荷兰、波兰、韩国、新加坡等14个国家近60所大学和研究机 构建立了长期科技协作关系,在国际上已有较高的学术地位。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西安交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 程学院的前身为交通大学创建于1921年的机械工程科动力组,1952年全国大规模院系调整时,脱身机械工 程系成立动力机械系,1956年随学校主体迁往西安,是当时交通大学整体西迁的系之一。1975年与工程物 理系部分专业合并后,调整为动力机械一系和动力机械二系;1983年4月,动力机械一系和动力机械二系分别 更名为能源与动力工程系及动力机械工程系。1994年4月西安交通大学院系调整,上述两系正式合并成立能源 与动力工程学院。2004年为了适应国家建设和人才培养的要求,建设特色学院,原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的主体 并入学院成为今天的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学院历史悠久,师资力量雄厚,汇聚了一大批在国内外能源与动力工程 、工程热物理、核能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化学工程、化工机械等学科领域享有盛誉的教授、专家和学者。学术 气氛浓厚,形成了一支知识与年龄结构合理、奋发上进的稳定的教学科研队伍。 学院拥有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核科学与技术等两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拥有包括工程热物理 、热能工程、动力机械及工程、流体机械及工程、制冷及低温工程、化工过程机械、核科学与工程、核技术与应用 、化学工程等在内的9个二级学科博士点以及2003年增设的能源环境工程、后续能源与能源新技术、航空动力 与空间环境工程3个博士备案点,其中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热能工程、流体机械及工程、动力机械及 工程、制冷及低温工程、工程热物理、核能科学与工程6个二级学科为全国重点学科,热能工程、流体机械及工程 两个二级学科是我国最早批准的首批全国重点学科。此外还设有航空宇航推进理论及工程硕士点。学院设有能源动 力系统及自动化、核工程与核技术、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和环境工程5个本科专业,其中“能源 动力系统及自动化”和“核工程与核技术”两个专业为陕西省名牌专业。 学院下设热能工程系、制冷及低温工程系、流体机械及工程系、动力机械及工程系、化工过程机械系、核科学 与技术系、化学工程系、环境工程系等8个系和热与流体中心、教学实验中心。特别是还拥有依托交通大学、挂靠 在本学院的动力工程多相流国家重点实验室、流体机械及压缩机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流体机械国家专业实验室等3 个国家级研究机构,具有一支强大的科学研究队伍,为开展基础性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提供了优良的硬件设施和人 文环境,并取得了一大批具有国家级和国际先进水平的发明与成果,获得国家和省、部级教学和科研成果奖170 余项。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西安交通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前身是1908年在交通大学创建的电机专科, 1957年交通大
西安交通大学
学西迁后重建无线电工程系,70年代以后随着学科的发展分成电子工程系、信息与控制工程系以及计算机科学与 技术系,1994年又重新合并正式成立西安交通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历经近百年沧桑,学科有很大发展,现有的学科几乎涵盖整个电子信息领域的所有新兴学科, 肩负着为国家培养该领域高层次人才、进行科学研究的双重任务。学院现设有五个系(电子科学与技术系、微电子 学系、信息与通信工程系、自动化科学与技术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对应四个完整的一级学科)和一个面向全 校服务的计算机教学实验中心。作为系的下属单位,学院还拥有二十多个研究所和研究中心。四个一级学科均为一 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且均设有博士后流动站。学院现有教职工340余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中国工 程院院士1人,教授63人、副教授78人,研究员和高级工程师32人。另外,其中一位教授被评为美国国家工 程院外籍院士,两名教授被选为国际电气工程师协会会士(IEEEFellow),有一名国家级教学名师,三 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8新世纪优秀人才。在科研教学基地方面,学院现有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一个国家工程研 究中心,两个国家专项实验室,三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四个陕西省重点实验室,以及一个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 。设备、资料和网络等教学、科研条件均已达到国内一流水平。学院现有在校学生5200余人,其中博士生64 0余人、硕士生1400余人、本科生3200余人。学院还面向社会招收获得学士学位的在职人员攻读工程硕士 学位。学院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基本技能的训练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我们的目标是为国家输送大批全面发展 的、具有创新能力的专业技术人才和具有成为科研组织管理能力的综合性人才,为我校建成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做 出我们应有的贡献。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西安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的前身可以追溯到 1952年9月成立的交通大学马列主义教研室。1956年,教研室随校西迁;1978年,教研室设立马列主 义师资班;1981年10月,马列主义教研室改为社会科学课程部;1984年9月,社会科学课程部更名为社 会科学系;1994年6月3日,在原社会科学系和外语系的基础上,西安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正式挂牌成 立;2000年,三校合并,原陕西财经学院、西安医科大学的部分人文社科专业合并到人文学院。 西安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正式组建于1994年,经过多年的建设,已发展成为包含6个学科门类、1 0个一级学科、9个系(所),1个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6个一级学科硕士点,6个二 级学科硕士点,4 个本科专业的学院。 人文学院拥有哲学与心理学系、社会学系、政治学系、中文系、艺术系、中国书法系(筹)、马克思主义原理 研究所、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所、历史文化研究所等9个系(所)。目前有哲学、社会学、汉语言文学、艺术设计4 个本科专业。现有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哲学两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 马克思主义理论、哲学、社会学、传播学、艺术学及体育教育训练学六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文艺学、中共 党史、高等教育学、职业技术教育学、教育技术学、政治经济学等六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学院现有一个省 级重点文科研究基地:陕西省“高校德育研究中心”。设有实证社会科学研究所、陕西高校德育研究中心、陕西省 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信息中心、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社会工程研究中心、哲学研究所、西安鼓乐研究所、廉政 研究所、地方社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形・容艺术研究所、文化创意产业研究中心、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社会调查 研究中心等13个专业学术研究机构。挂靠单位有西安交通大学艺术馆。学院拥有馆藏10万余册、年订刊三百余 种的人文社科类专业小型图书馆和网络数字图书馆,拥有百台终端的计算机教学实验中心。 学院现有教职工 145人,其中教授35人,副教授 44人,博士生导师18人。其中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1人;享 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8人;陕西省教学名师2人,校级教学名师4人;国家级专业协会顾问1人,国家马克思主义 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重点教材建设专家组成员1人,全国性专业学会会长、副会长3人,省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研究会会长2人,省级以上专业协会任常务理事以上的有36人。建院十多年来,人文学院已为国家培养了数千名 研究生和本科生。 学院教学科研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开设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陕西省高校精品课程 2 门,校级精品课程6门。自2000 年以来,在人民出版社、商务印书馆、三联书局、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中华书局、法律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等出版社出版著作教材近300部,其中全国优秀教材二等奖1 部、教育部全国高校“两课”优秀教材2部;在《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社会学研究 》、《自然辩证法研究》《教学与研究》、《高校理论战线》等人文社会科学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250余篇; 承担国家级、省部级和校级社科基金项目、 “211工程”专项、“985工程”I、II期专项等150余项;获得省部级及以上奖项30多项 。 在推进国际化进程方面,学院重视国际国内学术交流,与国外一些著名大学保持着各种形式的学术交流与合作 关系,经常举办学术研讨会,邀请国内外著名学者讲学交流,并聘其中的知名教授学者为人文学院兼职教授或客座 教授。学院每年都会从本科和研究生中选拔优秀学生赴海外大学学习,与国外大学联合培养研究生,目前已与加拿 大萨斯喀彻温大学、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签署联合培养协议,为不断创新文科学术人才培养的新路子。 当前,国家明确提出要大力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推进哲学社会科学的迅速发展。同时,尽快加强大学生的 传统文化和人文素质教育成为了全社会的共识。西安交大要把自己建设成综合性的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不仅要有 一流的理工学科,必然也要有一流的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因此,在大好的内外部环境下,交大人文社会科学学院也 迎来了她发展历史上的又一个春天,
嫌疑人遭盘查时袭警欲夺枪支被击毙。其它院系 西安交通大学软件学院,西安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西安交通大学人居环境与建筑工程学 院,西安交通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西安交通大学航天航空学院,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西安交通大 学医学院,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西安交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西安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西安交通大学 法学院,西安交通大学金禾经济研究中心学术交流 西安交通大学国际交往广泛,与美、日、英、法、德、意、 新、韩等42个国家和地区的145所高等学校和研究机构建立了校际协作关系。目前有来自70余个国家的10 20名外国留学生就读于西安交大。自2000年以来,邀请了14位诺贝尔奖、1位菲尔茨奖获得者及2000 余位国外教授来访讲学,合作研究、学术交流的世界各国学者、企业高层、政府要员达17000余人;先后派出 赴国外访问、进修、研究及攻读学位的教师和学生8000余人次,参加国际会议2000余人。聘请了包括英国 皇家工程院院士TomasBell教授在内的近百名外籍教师长期在校任教;与国外18所著名大学(集团)合 作开展本科生和研究生联合培养项目;与英国利物浦大学合作,在苏州建立西交-利物浦大学,这是我国目前唯一一所以理工科为办学特色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与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等 多个高校开展EMBA、MBA合作办学项目;与美国内布拉斯加-林肯大学合作举办孔子学院;先后承办50多次国际学术会议及多个重大外事活动,如第四届中日大学校长论坛、 第四届中国-耶鲁大学领导暑期高级研讨班等,使西安交通大学在国际上的声誉不断提高。近年来随着学校国际交流的日趋活跃 ,学校留学生教育规模不断扩大,2007年,有来自50个国家的970名留学生在校学习,其中学历生比例达 到71%。学校医学留学生教育(英语授课)在国内外享有良好声誉,大部分留学生毕业后免试或通过考试获取了 本国的医师执照,部分留学生获英、美及澳大利亚等第三国的医师执照。 近年来,西安交通大学不断适应国际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形势,逐步搭建起适应国际潮流的高等人才培养基 本构架,建立起现代化的科学决策体系、执行体系和监督体系,使学校的管理模式和国际接轨,奠定了建设世界知 名高水平大学的坚实基础,并开始向世界一流大学迈进。 学校的使命是:致力于培养崇尚科学、求实创新、勤奋踏实、富有社会责任感和高尚品质的杰出人才,保存、 创造和传播知识,为中国乃至世界科技进步、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做出重要贡献。 学校的愿景是: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方面保持领先,创造卓越成就,到本世纪中叶,把西安交通 大学建设成为大师名流荟萃、莘莘学子神往、栋梁之材辈出的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交大校训 校训是学校规定 的符合本校办学宗旨、对师生有指导意义的关键词语。从学校档案馆珍藏的现有校史文献可知,学校自1896年 创办以来,校训的词语曾有过多次更动,存在着某些差别。但这些校训在思想内容上具有一定的继承 性、连贯性。
校训旗
精勤求学、敦笃励志、果毅力行、忠恕任事 1909年(宣统元年),学校颁布校训及其解释,校训为四个字,即:勤,俭,敬,信。 1925年11月,柴骋陆先生在《南洋旬刊》上撰文认为,如果1897年(光绪23年)南洋公学师范院 院歌--《警醒歌》可作为学校校歌的话,那么1897年南洋公学外院的《四勉歌》作为"校训亦无不可"。《四勉歌》 分为四唱段,关键词语是:和厚,肃静,勤奋,整洁。 1933年4月9日,交大三日刊社出版《国立交通大学工业铁道展览会特刊》(第11号)。在有关这次展 览会的新闻报道里,提到文治堂讲坛上悬挂的校训,即:“精勤,敦笃,果毅,忠恕。”与宣统时代的校训在表述 上有了差别。遗憾的是,目前尚难确定这则校训是什么时候颁布的。当时,这则校训还写成篆书,铸造在圆形校徽 的中央,提醒交大学子永志不忘。 在1937年6月编印的《交通大学一览》上,人们看到新的校训,即:精勤求学,敦笃励志,果毅力行,忠 恕任事。将“1933年校训”的4个词语扩充为8个词语,即增添了“求学,励志,力行,任事”4个词语。这 8个词语既有独立的思想内涵,又有着密切的联系,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 2005年4月4日,西安交通大学决定启用1937年《交通大学一览》公布的校训。 精勤求学 精勤:指专心勤勉。《后汉书・冯勤传》:“以图议军粮,在事精勤。遂见亲识。”南朝宋刘义庆 《世说新语・解》:“郗�(yin)信道,甚精勤。”求学:求--探索,寻找;学--学问、学业。求学意为探求学问。《朱熹・中庸章句集注》于“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下注 中引述“程子曰:五者废其一,非学也。”校训旨在培养学生如何做学问,养成勤奋学习的品行,完善知识结构,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慎于思考,明辨是非;学无止境,终生不辍;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敦笃励志 敦笃:指敦厚笃实。《左传・成公十三年》:“勤礼莫如致敬,尽力莫如敦笃。”敦厚:诚朴宽厚 ,
男孩搀扶女子被指肇事获清白 伤者家属未道歉。《礼记・经解》:“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笃实:纯厚朴实,忠诚老实,踏实实在。《易・大畜 》:“大畜刚健。笃实辉光。日新其德。”韩愈《独孤府君墓志铭》:“宪公躬孝、践行、笃实,而辩于文。”励 志:指集中心思致力于某种事业。班固《白虎通・谏诤》:“励志忘生,为君不避丧生。”《旧唐书・李渤传》: “渤耻其家污,坚苦不仕,励志于文学,隐于嵩山,以读书业文为事。” 校训旨在培养学生具有敦厚诚信的品德,吃苦耐劳、创新、实干的社会责任感,成就大事的志向。 果毅力行 果毅:指果敢坚毅。《书・泰誓下》:“尔众士,其尚迪果毅,以登乃辟。”孔颖达疏:“果为果 敢,毅为强决……皆言其心不犹豫也。”力行:一是指竭力而行。孔传:“行无法度,竭日不足,故曰力行”。二 是指努力实践。《礼记庸》:“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论语》:"言必信,行 必果。"信--诚实,言之有实;果--必行。儒家认为笃志力行、专心一意地去实践是与好学、知耻、诚实、守信相连的。校训旨在培养学生果断坚毅、 言行一致的品德,包括敢于改革创新,敢于拼搏,敢做敢为,战胜困难,不怕曲折,锲而不舍,扎扎实实,兢兢业 业的事业心。
西安交通大学
忠恕任事 忠恕:是儒家伦理道德的基本范畴。忠--尽心为人,尽力为人谋;恕--推己及人,如人之心。《论语・里仁》记载曾子评价孔子时说:“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朱熹《集注》:“尽 己之谓忠,推己之谓恕。”“程子曰:以己及物,仁也;推己及物,恕也,违道不远是也。”忠恕是以待自己的态 度对待人,是“仁”的具体运用,作为贯通孔子学说的核心内容,忠恕成为儒家处理人际关系的基本原则之一。任 事:有多种解释,与校训贴切的解释有二:一是称职,胜任所担当的职责;二是顶事、顶用。北魏贾思勰《齐民要 术》:“造酒法:用黍米。曲一斗,杀米一石。秫米令酒薄,不任事。”石声汉注:“任事,顶事。 ” 校训旨在培养学生具有坦荡胸怀,尽心为人、仁者爱人的品德,具有自信心、责任心、竞争力、团队合作精神 ,树立为"民族得中兴"的人生观、价值观,以"为世界之光(为世界添光彩)"的业绩来证明自己能够胜任各种 挑战性的工作。 若从时间的角度来进行分析,
房主将房屋隔断群租致污水影响邻居被判赔5万,可以看出,1933年校训“精勤,敦笃,果毅,忠恕"立足于教导"如何做人”。 1937年校训在继承1933年校训“如何做人”的基础上,提出“求学,励志,力行,任事”,增添了“ 如何做事”的内容。 用稍后公布的《校歌》来注释《校训》,就是要求作为一名交大人,做人永远要谦虚勤勉,忠诚老实,果敢坚 毅,宽厚爱人,心理健康,掌握与人相处的艺术;做事要永远“求学”不止,追求“真理之花”、“性灵泉源”, 炼就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通过不断积累“实学”来“培国本”;要以“民族得中兴”、“为世界之光”的远大目 标来“励志”,既有世界眼光、国际意识,又能辨别是非,保护和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保持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 心;要以“青年之模楷”、“鼓舞群伦(群伦:同类)”、“英俊济跄,经营四方”的理念,在科学、艺术、实业 等领域,以实干、苦干、巧干的优异业绩来身体“力行”与“任事”。校歌徽旗 校歌 2005年4月4日,西安交通大学决定启用校歌。这次启用的校歌,创作于抗日战争时期,歌词与曲谱保留 了原貌。这反映了当代交大人充分肯定这首校歌的思想境界与文化价值,尊重历史,继往开来的务实 态度。 歌词分为两段: 为世界之光 “美哉吾校,真理之花,青年之模楷,邦国之荣华, 校旗飘扬,与日俱长,为世界之光,为世界之光。 美哉吾校,鼓舞群伦,启发我睿智,激励我热忱, 英俊济跄,经营四方,为世界之光,为世界之光。” “美哉吾校,性灵泉源,科学之奥府,艺术之林园, 实业扩张,进步无疆,为世界之光,为世界之光。 美哉吾校,灿烂文明,实学培国本,民族得中兴, 宇土茫茫,山高水长,为世界之光,为世界之光。” 《校歌》的主题思想可概括为三点: (1)交大以培养追求真理、振兴国家的优秀青年为教育目标,要求交大学子能担负起鼓舞同类(群伦:同类 ),启发民族睿智的责任,激励热忱,英俊济跄(济跄:仪容敬慎貌。语出《诗经・小雅・鼓钟》:“济济跄跄, �尔牛羊。”),经营四方,为推动世界文明而大放异彩; (2)交大以振兴中国的科学、艺术、实业为办学方向,旨在成为民族性灵的泉源、原始创新的基地,依靠" 实学"或厚重的专业知识来夯实国家的基础,复兴中华民族,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而大
西安交通大学校训
放异彩; (3)一代代交大学子,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以母校为美,以母校为荣,校旗飘扬,山高水长(比喻品格高 洁,流传久远),交大历史与交大传统将与日俱长,进步无疆。无疑,以上思想与我国当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 强精神文明建设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思想是一致的。 《校歌》的曲作者--萧友梅(1884~1940),字思鹤,广东中山(原香山)县人。他是我国著名的音乐教育家、作曲家。19 27年与蔡元培等人在上海创办中国第一所专业音乐学院--上海国立音乐学院,任教务主任。他致力于音乐教育事业,为创立和发展中国近代专业音乐教育作出了重要贡献, 生前还创作了许多表达爱国思想的歌曲,其论著已辑成《萧友梅音乐集》。 公布《校歌》时只署名作曲者而缺失作词者,显然另有隐情。分析零星文献,《校歌》的歌词很可能出自该校 国文系主任陈柱之手。因为同期由萧友梅作曲、陈柱作词的《上海市吴淞中学校歌》,其歌词与该校《校歌》有惊 人的类似之处。《上海市吴淞中学校歌》的歌词是:"江海之旁,城镇之乡,黉(hong)宇峨峨,多士跄跄, 几经变乱,终焉见臧。永矢勿懈,为我校之光,为学术之光,为民族之光……"可见,两首校歌的韵脚相同,歌词 均以四字句见长,而"为世界之光"与"为民族之光"句式相似,前者以贡献全人类为己任,更符合一所知名大学 的实际地位。陈柱,字柱尊,广西北流人,是著名的国学家。他1912年毕业于南洋大学堂(即交通大学前身) 附属中学,是唐文治的得意门生,稍后肄业于交通大学电机科,1929年任交大预科国文教员,1930~19 39年担任交大国文系主任、教授,为南社社员。陈柱以诗词擅长在我校各种刊物及校外报刊上经常发表诗词作品 ,时常与名人唱和,为他人诗集撰写序跋,著有《待焚文稿》一集、二集等,国内颇具影响。 在校歌的鼓舞下,交大坚韧不拔地履行着“鼓舞群伦”、“灿烂文明”、“英俊济跄,经营四方”、“实学培 国本,民族得中兴”、“为世界之光”的神圣职责。交大学子以校歌中“青年之模楷,邦国之荣华”为鞭策,努力 实践着自己的宏伟理想与抱负。“美哉吾校”,也深得历届校友的认同、爱戴与呵护,1943年9月,交通大学 同学会通过响应“为母校献金运动”,纷纷慷慨解囊,共捐款689700余元,远远超过了原定筹款40万元的 目标。值得一提是,台湾新竹交通大学的校歌迄今沿用萧友梅的曲谱,而歌词作了较大的改动,其歌词是:“美哉 中华,诞育异葩,吾校启新运,灿烂若朝霞,济济跄跄,沪渝平唐,为经世之学,夺天工之长。开物成务,播化明 伦,乘桴兴宝岛,击楫复神京,作教上庠,理工管航,为经世之学,夺天工之长。”歌词除“为经世之学,夺天工 之长”包含攀登科学高峰的寓意外,“美哉吾校"改为"美哉中华”,内涵了一个中国的宗旨,而“沪渝平唐”, 其中“沪”指“沪校”,“渝”即抗战时以“渝校”为交通大学本部,“平”指北平(京)学校,亦可兼指抗战时 迁至贵州平越的交通大学分 校(主要由唐院、平院组成),“唐”指唐山学校,四个字概括了交通大学分分合合、颠沛流离、饱经沧桑的 校史沿革。惟愿台湾校友,能够化"击楫复神京"为凝聚力,两岸携手,变干戈为玉帛,为促进与实现中国的完全 统一作出积极的贡献。 记住历史是为了启迪未来。《校歌》是学校文化精髓的集中体现,是学校优良传统与办学特色的象征。200 5年全球隆重纪念反法西斯战争与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也是我校110周年校庆的前夕,学校决定启用抗日战 争时期的《校歌》,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就像国歌仍沿用义勇军进行曲一样。让我们永存 忧患意识,自强不息,励精图治,高唱《校歌》,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世界之光,向着创建世界知名大学的 宏伟目标,奋勇前进! 校徽 历史1926年1月23日,凌鸿勋校长通告公布校徽。云:“为通告事,校徽所以表扬学校性质,与精神关 系至重。上年以本校校徽,丞应明定,曾经征求式样,并交由教务会议推定委员会审查。兹经参照原式,重行制定 ,合丞公布,作为本校校徽。下学期起,一律采用,特此通告。”当年2月5日,校徽呈部备案获准。至今校徽图 案基本未变。校徽意义校徽图案中心为铁砧、铁锤,砧上置中西书籍若干册,表示工程教育工读并用之意;砧座有 阿拉伯数码1896四字,表示本校创办之年份。砧外为齿轮,外框像车轮,皆寓工程与交通之意。校徽应用在校 徽图形直径60厘米以下的应用中,使用18齿和24齿的图形标准,
UGG Rainier Eskimo;在校徽图形直径60厘米以上的应用。 校旗 2005年10月,学校确定了西安交通大学中、英文校旗样式。校旗中部为乳白色,象征知识殿堂的圣洁; 学校名称及校旗上部、下部为蓝色,象征科学知识如浩瀚深邃的海洋,并寓意学校创建于东海之滨--上海;校徽为代表金属色泽的黄色,象征百年交大传承中华文明之光和现代科技之光,不断创造着辉煌,并寓意学 校迁校至黄土高原之川古都西安。著名校友 中国科学院院士 (按拼音排序) 安芷生蔡金涛 蔡睿贤曹春晓 曹建猷 陈桂林陈国良陈俊亮 陈学俊陈永龄 程孝刚 褚应璜丁舜年 方守贤 高小霞葛守仁 顾翼东顾诵芬 韩启德 何祚庥 侯 洵 胡和生 胡仁宇胡 英 胡聿贤 黄宏嘉匡定波 李大潜 李济生李乐民 李文采李正武 刘高联罗沛霖 马寅初茅以升 钱保功 钱崇澍钱学森钱钟韩 邵象华沈珠江 苏元复孙 钧 谈镐生唐九华 陶文铨汪 耕 汪菊潜 王方定 王景唐王锡凡 王希季王之卓 吴承康吴杭生 吴文俊吴学周 吴有训夏培肃 熊有伦徐光宪 徐如人徐晓白 徐芝纶 徐祖耀许学彦 杨嘉墀杨 � 姚 熹 张大煜 张德庆张光斗 张 煦 张钟俊 周惠久周 仁 周同庆周志宏 朱物华 朱 夏 诸福棠庄逢辰 庄逢甘 中国工程院院士 (按拼音排序) 陈敬熊陈俊亮 陈明致 陈士橹陈太一 陈先霖陈 新 陈志恺董石麟 杜庆华 冯叔瑜高鼎三 顾懋祥顾夏声 顾诵芬 关兴亚侯德原 胡光镇黄旭华 季国标 蒋新松 雷清泉李伯虎 李鹤林李佩成李天和 林宗虎刘建航 刘友梅柳百成 龙乐豪 卢秉恒罗沛霖 毛用泽潘健生 钱皋韵钱学森 秦裕琨 邱爱慈屈梁生 阮雪榆 沙庆林邵象华 沈闻孙 苏君红孙九林孙俊人 唐任远 童志鹏屠基达 屠善澄 涂铭旌汪应洛翁史烈 吴祖垲谢友柏徐秉汉 许国志姚福生 叶尚福 章基嘉张光斗 赵国藩赵梓森 郑南宁周 镜 周炯磐 周永茂朱伯芳 朱英浩 交大英才 (按出生年排序) 盛宣怀唐文治 张元济蔡元培黄炎培李叔同 邵力子叶恭绰 蔡 锷黎照寰凌鸿勋 邹韬奋 茅以升吴保丰 侯宗濂彭 康陆定一钱学森 张光斗 汪道涵 吴文俊王 安 江泽民丁关根 蒋新松 江其务蒋正华韩启德 交大英烈 (按出生年排序) 白毓昆侯绍裘陈虞钦穆汉祥史霄雯历任校长 历任校长 盛宣怀(1896年冬-1905年春) 何嗣�(1897年春-1901年春) 张元济(1901年春-1901年夏) 劳乃宣(1901年秋-1901年冬) 沈曾植(1901年冬-1902年春) 汪凤藻(1902年春-1902年冬) 刘树屏(1902年冬-1903年夏) 张美翊(1903年夏-1903年冬 1904年夏 -1904年冬) 张鹤龄(1903年冬-1904年夏) 杨士琦(1905年春-1907年春) 王清穆代理(1905年秋-1906年春) 杨文骏(1907年春-1907年秋) 唐文治(1907年秋-1920年冬) 凌鸿勋(1920年冬-1921年春 1924年冬-1927年夏) 张 铸(1921年夏) 叶恭绰(1921年夏-1922年夏) 张廷金( 沪校主任) 1921年冬 -1922年夏 陆梦熊(1922年夏) 关赓麟(1922年夏-1922年秋) 卢炳田(1922年秋-1923年夏) 陈杜衡(1923年夏-1926 年冬) 符鼎升(1927年秋-1928年春) 蔡元培(1928年春-1928年秋) 王伯群(1928年秋-1928年冬) 孙 科(1928年冬-1930年冬) 黎照寰(1930年冬-1944年秋) 徐名材重庆分校主任(1940年秋-1941年秋) 吴宝丰(1941年秋-1947年秋) 程孝刚(1947年秋-1948年秋) 王之卓(1948年秋-1949年秋) 吴有训(1949年秋-1952年秋) 李培南(1952年秋-1953年夏) 彭 康(1952年秋-1968年冬) 陈吾愚(1978年春-1982年冬) 庄礼庭(1983年春-1984年春) 史维祥(1984年春-1990年秋) 蒋德明(1990年秋-1997年冬) 徐通模(1998年春-2003年秋) 郑南宁2003年秋 - 历任党委书记 彭 康(1953年初-1968年春) 林茵如(1973年秋-1977年夏) 刘若曾(1977年夏-1979年夏) 苏 庄(1980年初-1982年秋) 陈明焰(1982年秋-1985年初) 潘 季(1985年初-1996年底) 王文生(1996年底-2003年秋) 王建华(2003年秋- )交大校址 校址 唐长安城是我国历史上繁荣昌盛的唐王朝的国都。全城东西向+四条大街,南北向十一条大街,总共二十五条 大街相互交错,彼此平行,笔直宽敞,极为整齐。以此形成的坊(里)布局,极象围棋盘上的方格, 这正如白居
西安交通大学
易诗中描述的那样:”百千家似曰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唐初全城1O8坊,后增为110坊,开元后又减到 109坊了。坊(里)的称呼,隋文时称”坊”,隋炀帝时改”里”,唐代又称“坊”或以“坊”、”里”并称。 在白居易诗里,大多称”里”。 白居易第一故居东亭所在的常乐坊位于唐兴庆宫的南面,长安城东大门一一春明门之内,道政坊居北,次南常 乐坊。两坊东距唐夹城和东墙基,西面与唐东市相毗邻。常乐坊之南是靖恭坊,再南为新昌坊(青龙寺位此坊内) 。 据文献记载:常乐、道政二坊东西各长650步(955.5米)南北各长325步(477.75米);两 坊间东西街宽47步(69.09米)。据考古实测:常乐、道政两坊东西各长1125米:常乐坊南北544米 ,道政坊500米;两坊间街宽44米。 从考古实测得知,现今西安交通大学校园正坐落在唐长安城常乐、道政二坊的旧址上: 1.据考古钻探(见陕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的《唐长安城地基初步探测》一文):“唐兴庆宫位于今西安城东 郊。东至亢家堡西106米,西至经九路东90米,南至纬十街北84米,北至东窑坊”。今日西安交通大学校园 西围墙之外即是经九路,校园北面的咸宁西路便是五十年代的纬十街,校园北大门对面的兴庆宫公园就是在唐兴庆 宫部分遗址上修建起来的。校园正居经九路之东。今咸宁西路(纬十街)之南,也就是唐兴庆宫之南 。 2.据考古发掘(见马德志的《唐长安兴庆宫发掘记)):“唐兴庆宫勤政务本楼位于宫城的南墙处,西距西 宫墙125米楼址呈长方形,现存柱础东西共6排,南北为4排。从柱础来看,楼址东西广5间(26.5米), 进深3间(19米).其面积为500余平方米。”根据实地丈量,楼址中心东距公园南门中轴线98.75米。 今天,交通大学的思源学生活动中心、钱学森图书馆、腾飞塔、校北门与兴庆官公园南门正同在一条 南北轴线上。 3.根据考古探测:“春明门居东城墙自南向北46oo米处,即今之纬十街偏北地方。其地西距今之纬十街 起点约1320米,东距经五路十字口约340米”。这里的纬十街,现为咸宁路;五十年代的经五路,后称金花 南路,现为东二环路。经五路十字口之西340米,正处今交大商场街北口十字(坐标为:x=79 76.164 y=16400.340)偏东处。而春明门遗址应当在今商场街北端偏东、咸宁西路北沿处。唐长安东城墙正沿 交大商场街东沿穿行而过。从而可以清楚地看出,交大校园以及一村和化工学院正居唐长安城东大门――春明门之 内、东城墙之西、春明门大街之南。 4.学校征地档案查明:西安交通大学自校园西墙到三村东墙东西宽度为1538.64米,校园南北长度为 1084.432米。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校园东西宽度大于两坊东西宽度,且交大二村、三村尚坐落于唐城之 外。而校园南北长度(1084.432米)则与两坊南北长度加坊间街宽的1088米之数相差无几。这就是说 ,今天西安交通大学校园(包括交大一村、附中、职教学院以及化工学院一带,也包括黄甫庄和南北沙坡村在内) 正居唐代常乐、道政二坊之地。 白居易第一故居东亭所在的常乐坊位于唐兴庆宫的南面,长安城东大门一一春明门之内,道政坊居北,次南常 乐坊。两坊东距唐夹城和东墙基,西面与唐东市相毗邻。常乐坊之南是靖恭坊,再南为新昌坊(青龙寺位此坊内) 。文物建筑 西安市文物局2007年决定,将西安交通大学主楼群列为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西安交通大 学主楼群修建于1956年到1958年,设计造型古朴典雅、端庄大方。 在古建筑遗址林立的西安,解放后建筑成为文物保护单位还是首次。据西安市文物局副局长孙福喜介绍,其他 城市也有被列为文物保护单位的当代建筑。“如今我们对近现代文物越来越重视了。历史好比一本书,是一页页地 翻过去的。近现代和当代的文物也成为那个时候历史的见证。”孙福喜说。 作为解放后我们过国家最早一批西迁的教学单位,在黄浦岸边生活了半个多世纪的交通大学,在56年的时候 决定迁西安,该批文物保护单位的确定,进一步说明了,西安政府对交大西迁的重视,对历史的尊重。那么这样一 来,以后谁也不可能随便的把交大西迁时候所留下来的建筑随意拆除。同时,也为以后研究,考证交大西迁留下了 宝贵的实物资料。学科排名 教育部学位中心2009年学科评估结果 一级学科名称(结果公布时间)---排名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07年)---第1 管理科学与工程(07年)---第1 工商管理(07年)---第1(与清华大学并列) 电气工程(07年)---第2 机械工程(07年)---第3 核科学与技术(09年)---第4 生物医学工程(07年)---第5 数学(07年)---第7
西安交通大学
控制科学与工程(07年)---第7 电子科学与技术(07年)---第8 力学(07年)---第9 材料科学与工程(07年)---第11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07年)---第12 基础医学(09年)---第12 临床医学(09年)---第12 马克思主义理论(09年)---第12[1]
近年西安交通大学录取分数线 录取分数线 专业分数线 高考科目: 文科 理科 生源地: 北京 天津 上海 重庆 河北 河南 山东 山西 安徽 江西 江苏 浙江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云南 贵州 四川 陕西 青海 宁夏 黑龙江 吉林 辽宁 西藏 新疆 内蒙古 海南 福建 甘肃 港澳台 年份: 2009 2008 2007 2006 2005 年份最低最高平均投档录取人数录取批次 暂无数据 专业大类专业小类专业名称最低最高平均 暂无数据 词条图册更多图册
西安交通大学(1张)
词条图片(12张)
隐藏 985工程大学 首字母索引: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一期名单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复旦大学 浙江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武汉大学 厦门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南开大学 天津大学 大连理工大学 东北大学 吉林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同济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南京大学 东南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山东大学 中国海洋大学 湖南大学 中山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 重庆大学 电子科技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西北工业大学 兰州大学 四川大学 中南大学 二期名单 中国农业大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 中央民族大学 国防科技大学 参考资料 1
首页 ―>交大概况
http://www.xjtu.edu.cn/jdgk/xxjj.html
扩展阅读: 1
西安交通大学主页http://www.xjtu.edu.cn
2
校园校址
3
兴庆校区(校本部-东校区) 地址:西安市咸宁西路28号 邮编:710049
4
雁塔校区(医学院和财经校区-西校区)地址:西安市朱雀大街205号 邮编:710061
5
曲江校区(新校区)地址:西安市雁翔路99号 邮编:710054
6
闫良校区(航空航天学院)地址:西安市闫良区 邮编:710089
开放分类: 教育,大学,西安,学校简介,交通大学 我来完善 “西安交通大学”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