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ick Search


Tibetan singing bowl music,sound healing, remove negative energy.

528hz solfreggio music -  Attract Wealth and Abundance, Manifest Money and Increase Luck



 
Your forum announcement here!

  Free Advertising Forums | Free Advertising Board | Post Free Ads Forum | Free Advertising Forums Directory | Best Free Advertising Methods | Advertising Forums > Post Your Free Ads Here in English for Advertising .Adult and gambling websites NOT accepted. > Small Business Opportunities:

Small Business Opportunities: This section is for posting your free classified ads about different work at home and home based business opportunities. NO PORN ALLOWED!

Reply
 
Thread Tools Display Modes
Old 04-27-2011, 12:42 AM   #1
alicetrade1l
Commander In Chief
 
Join Date: Mar 2011
Posts: 2,505
alicetrade1l is on a distinguished road
Default 入则孝之三(1)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和子女之间会涌现各种复杂的情况,如果父母不喜爱我们,我们做子女的应该怎么办?如 果父母犯了错,我们又该怎么办呢?
  亲爱我,孝何难?亲恶我,孝方贤。
  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
  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
  {1} 更:转变。
  {2} 怡:和悦。
  {3} 入:指采用。
  {4} 号:大声哭。
  {5} 挞(tà):鞭笞,gucci men
  在这个世界上,绝大多数父母都长短常心疼自己子女的,但是当父母不爱好我们的时候,我们做子女的应该怎 么办呢?俗话说“天下无不是的父母”,可是在现实生活中,父母所说所做的一切岂非都是对的吗?如果父母犯了 错,子女又应该怎么办呢?针对这些父母跟子女之间可能呈现的庞杂情形,《弟子规》究竟给了我们哪些好的倡议 呢?
  《弟子规》接着讲到的是“亲爱我,孝何难?亲恶我,孝方贤。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这段话 的意思是,长辈很爱我,那么我孝敬长辈有什么难的呢?长辈很爱我嘛,那么我也回报长辈以爱,没有什么难的啊 !“亲恶我,孝方贤。”如果尊长不喜欢你,甚至在某种水平上讨厌你,在这样的情况下,你还对长辈孝敬,这就 显出你的英明了。“亲有过,谏使更”,如果尊长有一些过错,有一些差错,有一些做得不当的处所,你应该劝谏 ,让尊长有改过的机遇。但是在劝谏的时候要“怡吾色”,你不能板着脸,用批斗的态度去跟尊长说话,这不行, 你要笑嘻嘻地跟尊上进谏。“柔吾声”,声音要放低一点,柔柔一点,柔和一点。这是《弟子规》的 规定。
  我们晓得,长辈对孩子的爱实际上是普世的,这并不是我们中华民族所特有的,全人类多少乎不不爱自己孩子 的父母,也简直没有不爱孙辈的祖辈。在不同的文化里面,在不同的传统里面,这种爱的表现情势会有所不同,但 根本精力是一样的。有一位作家叫刘墉,他提到一段早期因纽特人的风俗:一旦孙辈诞生,上了年事的爷爷奶奶就 会默默无声地走向荒漠的雪窖冰天深处停止本人的性命。为什么呢?因为他们那里的天然环境太残酷,没有那么多 食品,养不活那么多人。这是一种就义自我的爱。当然这是早期的因纽特人,在因纽特文化当中,它表示得更极其 一点,这是因为做作环境的限度造成的。
  中国以打算生养为基础国策。据说,三十年前,最早一批领独生子女证的有六百八十多人;三十年后的今天, 中国的独生子女已经超过一亿。而现在“独二代”已经来到这个世界上了。个别而言,一个孩子最少有六个长辈宠 着: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真的是六双手捧着怕掉了,六张嘴含着怕化了,所以当初的孩子都十 分受宠。“敬爱我”,在今天应当不是个问题。长辈爱小辈,在今天怎么会是个问题呢?然而也恰好是在今天,孝 的缺失成了一个社会问题。假如依照《弟子规》讲:“心爱我,孝何难?”长辈爱我,我孝顺他有什么难的?但是 偏偏在今天,似乎孝顺变得很难,这里面就有值得咱们沉思的问题。
  在这个世界上,绝大多数父母都是非常疼爱自己子女的,那么父母疼爱我们,我们做子女确当然也要孝敬父母 ,但是当父母不喜爱我们,甚至厌恶我们的时候,我们做子女的还应该不应该孝敬父母呢?
  入则孝之三(2)
  《二十四孝》的第一孝是什么呢?孝打动天。这是舜的故事,舜是传说中远古的帝王,五帝之一,他的父亲瞽 瞍(gǔ sǒu)和他的继母还有一个孩子叫象,四个人组成一个家庭生活在一起。瞽瞍是一个有点痴傻的人,舜的继母和 舜同父异母的弟弟象几次想害死舜,比如舜修补谷仓时,他们两个人在下边纵火,想要把舜给烧死,结果舜就拿着 两个斗笠从谷仓上跳了下来;舜在挖井的时候,他的亲生父亲瞽瞍和他的同父异母弟弟象就在上面倒土,准备把舜 给活埋了,舜便挖了一个“U”字形隧道逃掉了。即便这样,舜仍然对父母非常孝顺,对异母弟弟非常关爱,所以 舜的孝行激动了天地。在中国的传说当中,舜在历山耕种,几只大象帮他耕地,鸟代他除杂草。尧帝听说了舜的这 种德行,就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嫁给了舜,并且把王位禅让给了他。舜在做了皇帝以后,依然对他的父亲以及很憎恨 他的继母恭恭顺敬,遵守孝道,还把他那个异母弟弟封为诸侯。
  中国自古就传播一句话:“天下无不是的父母。”但是《弟子规》却提出“亲有过”,以为父母也会出错。那 么在事实生涯中,父母所说所做的所有毕竟是不是都是对的呢?如果父母犯了错,做子女的又应该怎 么办呢?
  读古书千万不能漫不经心,不能想当然。《弟子规》当中有句话叫“亲有过,谏使更”,尊长如果有过错,那 就要加以挽劝,使长辈改过。大家千万不要小看这六个字,为什么?因为我们是不是一度认为“天下没有不是的父 母”?我们是不是也始终据说,父要子死,子不得不死?我们是否把这些说法当做儒家的传统?当做中国的传统? 我们一度都是这么认为的。但是,《弟子规》告诉我们,这可不是中国真正的传统,中国传统里没有“天下没有不 是的父母”这种精神的。中国传统里的话,恰正是《弟子规》讲的,“亲有过”,也就是说尊长也是可能犯错的。 换句话说,父母也不见得是全对的。碰到这种情况,你就要“谏使更”,为什么用劝谏的“谏”字,因为儒家是讲 长幼有序、尊卑有序的。尊长有错,小辈可以批评,但是因为你是小辈,所以你对尊长的批驳要分外地注意方式方 式,应该采取谏的方式。什么叫“谏”?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尺度说明:用言语规劝君主或尊长纠正毛病。正 常来讲,劝谏的态度要尊重,语言要婉转。而在现实生活当中,也有长辈确实有做得不妥的地方,小辈给长辈指出 来时往往不注意场所,不注意态度,不注意办法,不注意言语,上去就是一通责备:你岁数这么大了,怎么还不懂 情理啊?
  这种做法是不对的,在传统文化当中是不容许的。传统文化当中承认尊长可能犯错,传统文化当中也否认小辈 有权力,甚至是应该向长辈指出他的过错。但是同时,小辈必需注意自己的态度,留神自己的语言,斟酌到自己的 身份,保护尊长的位置和威望,这是传统要求。而这一点我们现在往往不重视。所以《弟子规》要求小辈首先要做 到“怡吾色,柔吾声”。你不要铁青着脸跟长辈谈话,你要笑嘻嘻地、微微松松地、悠扬地向长辈进谏。而且你这 个音调也不要太存在刺激性和针对性。在这方面,我遇到过一件事件,有的时候我们还真的要向一些 小孩子学习。
  入则孝之三(3)
  我有两位友人,他们是一对夫妻,两人关联很好,但性子都急,动不动就掐架。有一次,他们又吵架了,你一 句,我一句,你不让我,我也不让你,都没有做到“怡吾色,柔吾声”,mania armani。这个时候,他们的儿子睡醒了,坐在床上,看着他爸爸妈妈吵架,鼓起了掌,还说:加油加油,爸爸加油,妈妈 加油。这么一弄你说爹妈还吵得下去吗?吵不下去了,又没有什么情天孽海,一家人嘛。从今往后,他们家就构成 一个非常有趣的习惯,就是夫妻两个刚想掐架,忽然就说:要不咱们再加次油?也就不再吵了。其实倒是这个孩子 在“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他做得最好。
  《弟子规》指出,如果父母有错误了,子女应该和蔼可亲、立场恳切地奉劝父母矫正,但是有时即使我们好言 劝谏,父母也不必定就会接收。那么如果父母无比执拗,不听我们的劝告,我们又该怎么办呢?
  《弟子规》接着讲到的是:“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如果你进谏了,尊长不听,你等时光长了 尊长心境好一点了,再次劝谏。如果劝谏还不听,那小辈就不惜哭谏,你要哭:爸爸,你这样错误,妈妈,你这样 不对。这就是“号泣随”,紧接着就来这一手。如果你哭得太烦人,把长辈惹恼了,揍了你一顿,你还要无怨,这 就是“挞无怨”。《弟子规》里的这些话在历史当中都是有根据的。
  我给大家讲一个“号泣随”的故事,这个故事的主人公就是鼎鼎大名的唐太宗李世民。只不外那个时候他还没 有当天子。隋唐之际,李世民的父亲李渊率军东征西讨,儿子李世民是他手下最重要的将领和最重要 的助手,handbag tods。依据《资治通鉴》的记录,李渊起兵的第一仗是从太原开端的,当时他担负太原留守。遇到的第一个劲敌就是一 个叫做宋须生的人,在这一仗刚要打的时候下起了绵延阴雨,一时间途径泥泞,军粮匮乏。这个时候又传来一个消 息,说李渊的另外一个对头刘武周竟然和北方的突厥联手,准备抄李渊的后路。那么这个仗现在怎么打?前面有劲 敌,后面有追兵,李渊和许多人决议退回太原,这仗不打了。但李世民认为刘武周要抄后路的新闻是谣传,坚持应 该稳固军心,攻灭对面的这个宋老生。李渊不听,决然毅然地谢绝了李世民的劝谏。李世民劝谏了几回,李渊都不 听。怎么办?撤军令立刻就要下达了。情急之下,李世民来到了李渊住的帐篷门口,但是保卫的亲兵不让李世民进 去,李世民就在帐篷外面号啕大哭,哭声震天,这一下把李渊给哭醒了。李世民通过最后一次尽力,让李渊接受了 自己的提议保持打下去。这一仗在某种意思上讲是影响了中国历史过程的。如果没有这一仗,后面有没有唐朝都难 说。这个“号泣随”的故事,也叫哭谏追师。
  《弟子规》要求我们劝谏父母,除了要做到“号泣随”,还要做到“挞无怨”,也就是即便父母责打我们,我 们做子女的也应该毫无牢骚地接受。然而在当今社会,父母责打子女的情况已经很少了,那么在古代如果父母责打 子女,做子女的又是否可能做到《弟子规》里要求的“挞无怨”呢?
  在中国古代有一个伯俞泣杖的故事。韩伯俞是汉代梁州人,非常孝顺他的妈妈,妈妈也很疼爱这个儿子,盼望 他能早日成才,所以对他要求很严格,只要韩伯俞做错事情,妈妈就用手杖揍韩伯俞。每当这个时候,韩伯俞都是 低着头、躬着身乖乖地挨打,不申辩,也不哭,直到母亲打完了,气消了,他才“怡吾色,柔吾声”地向母亲解释 ,比如不一定是儿子做错了,可能是你老人家曲解了等等,一定要让妈妈转怒为喜,韩伯俞才兴奋。后来,韩伯俞 年纪大了,母亲也老了。有一次,韩伯俞又因为一件事情惹老太太不愉快了,老太太拎起手杖就要教训儿子,韩伯 俞像过去一样不声不响地低着头、躬着身让妈妈打。但是打了两下,老太太突然发现韩伯俞哇哇哇地哭。老太太很 震惊:小时候我打过你很屡次,你从来不哭,怎么今天你突然哭了?是不是妈妈把你打疼了?哪知韩伯俞说:母亲 ,您以前是打疼我的,那让我知道您身体健康,有力量,所以我心坎还很庆幸。可今天你打我,我一点都不疼了, 我就知道您年纪大了,身体不好了,所以我才哭啊。
  入则孝之三(4)
  关于伯俞泣杖的故事,被民间传为佳话。在今天安徽的一个城市,村后有一个祠堂的遗迹,这个祠堂就叫泣杖 祠,以训诫后人。
  伯俞泣杖的故事告知我们,古人确切能做到《弟子规》所提出的“挞无怨”,然而这种“挞无怨”,在我们古 代人看来仍是有些难以懂得,莫非说让父母随便地责打,这就是孝敬吗?
  儒家当然相对不是一味地认同尊长对小辈进行抨击体罚,儒家有一个规则叫“小杖受,大杖走”。这个大杖和 小杖不是指棍子的大小,而是指打得重和打得轻。儒家强调,如果长辈轻轻地打你几下,你就熬一熬,让长辈的气 散一散,但是如果长辈暴打你一顿,你就要赶快逃掉,不能让长辈打。这也是有依据的。第一,阐明儒家对体罚不 是完整认同的,儒家素来没有完全认同过长辈可以随便对小辈体罚,这个体罚是有一定限度和控制的。在传统中, 一个非常主要的儒家圣人级人物曾子身上就产生过这样的故事。
  有一次曾子的爸爸认为曾子做错事了,就拿起一根棍子劈头盖脸地打过去。曾子认为自己很孝顺,所以没有回 避,成果被老人家一棍子给打晕了。过了未几,曾子醒过来了,头上顶着一个宏大的包,跑去把这件事情告诉孔子 。他满以为孔子会表彰他很孝顺,被老爸这么揍了都不逃嘛。哪知道孔子狠狠地教训了他,说:你以为你这是孝? 我告诉你,应该小杖受,大杖走。老人家火气这么大,real air jordan shoes,这样打你,你不走,万一白叟家失手把你打逝世了怎么办呢?万一老人家不知轻重把你打傻了呢?你这不是让你 的父亲担上杀人罪名吗?这难道是孝吗?
  这是儒家异常经典的故事。换句话说,你这个时候要采用逃的方法,免得你父亲由于一时火气大而伤人或杀人 。如果让你父亲背上了这样的罪名,你这做儿子的反而是不孝。所以我们现在良多人在探讨传统文明时,认为长辈 能够随意打小辈,小辈怎么都不能对抗,认为很残暴,实在这个话是不对的。《弟子规》的“挞无怨”也是有界线 的,不是说怎么打都无怨,而是说小杖、稍微的、不损害身材的、惩戒性的处分你不要怨。但是如果是大杖,你就 要走。
  《弟子规》请求我们孝敬父母,要做到“挞无怨”,然而在当今社会,是不倡导父母打孩子的,那么对今天的 孩子,还有必要要求他们做到“挞无怨”吗?
  至于“挞无怨”,就是如果长辈要打你、揍你,你不要心抱恨恨,这在中国传统当中是天经地义的,但在今天 就不一样了,今天哪个长辈拎着个棍子追着小辈跑?普通没有的,不舍得啊。现在我们强调长辈对小辈、老师对学 生不能履行体罚。实际上体罚这个问题不能简略地看,我告诉大家两个对于“挞”的例子。第一,2006年英国 通过一项决定,许可老师在适合的情况下,采取包含身体接触在内的方式强迫学生遵照纪律。换句话说,不消除可 以着手的。第二,如果大家今天到新加坡去游览,就会发明新加坡中小学教室的后墙上都挂着一把戒尺,但是容易 不必。用这把戒尺有好多严厉的划定,好比要有两个先生同时在场,比方只许打孩子的手心,毫不能打头,否则那 是守法的。所以“挞”的问题很复杂,我们如何理解它,实际上是须要考虑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社会情况,要 非常稳重。
  台湾有名作家张大春有一儿一女,哥哥叫张容,妹妹叫张宜。张宜这个女孩非常可恶,但是有一个弊病——常 常丢东西,曾经持续丢了三根直笛,而最后一次她把哥哥的直笛借从前也丢了。张大春想要管管这个事情。张大春 小时候也时常丢东西,他讲他小时候只有不是长在身上的东西都会丢掉。张大春的尊翁因而狠揍了他一顿,张大春 说,从那当前不长在我身上的货色也像长在我身上一样,再也没丢过东西。张大春今天筹备对女儿动“大刑”,他 在家里迟疑了半天,做了非常详尽的安排和各种心理准备,像上战场一样预备了一根比直笛粗一倍的棍子,拿在手 上等女儿回家。趁女儿还没回家,他一个人在家拿着这根棍子先尝尝轻重,右手拿棍子打自己左手几下,左手拿棍 子打自己右手几下,女儿还没挨打,爸爸自己把自己先揍了半天。总算等到女儿回来了,他还下不了决心动手,先 跟女儿进行说理教导:你认为一而再、再而三地丢东西该不该打?女儿看着他,摇摇头:不该打。张大春一下就晕 了,他本来满心指望女儿说该打,他就可以心安理得地轻轻打两下,但现在女儿说不该打。张大春就问他女儿:你 认为爸爸喜欢打你吗?他的潜台词是我不喜欢打你,我也不舍得打,但是我必须打。哪知道女儿看着爸爸笑着说: 你就是爱好打我。这又把张大春搞晕了,过了一会儿,张大春连那根棍子都找不到了。所以大家看,父母真要下信 心打孩子,那得下多大的决心啊!
  所以,《弟子规》里面的“挞无怨”在今天实际上是基本谈不上的。
alicetrade1l is offline   Reply With Quote

Sponsored Links
Reply


Thread Tools
Display Modes

Posting Rules
You may not post new threads
You may not post replies
You may not post attachments
You may not edit your posts

vB code is On
Smilies are On
[IMG] code is On
HTML code is Off


All times are GMT. The time now is 07:08 PM.

 

Powered by vBulletin Version 3.6.4
Copyright ©2000 - 2024, Jelsoft Enterprises Ltd.
Free Advertising Forums | Free Advertising Message Boards | Post Free Ads For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