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儿之父”郑承镇的离世,从一个侧面折射出当前我国流浪儿童救助管理之痛;我们在褒奖好人义举的同 时,更应该反思流浪儿监护存在的政府缺位、亲属监护权履行不到位。
9名流浪儿将来归宿引关注
11月14日,63岁的济南好人郑承镇因病去世。他从1987年开始收养流浪儿童,23年间共收养了4 00多名流浪儿,被人尊称为“流浪儿之父”。为了“孩子们走上正道”,多年来他一直默默奉献,给予流浪儿无 私的温暖。
在郑承镇的帮助下,很多流浪儿童已经成才,有的考上了大学,有的参军入伍,还有的已经成家立业。郑承镇 先后被评为济南市“阳光老人”、山东省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模范个人等,并获得首届全国道德模范提 名奖。
郑承镇去世后,他生前收养的最后9个孩子的归宿问题引起社会各界关注。经济南市各级政府、民政等有关部 门积极协调,11月16日,9名孩子陆续被接到济南市救助管理站安置居住。
郑承镇的“接力棒”该传给谁
为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和合法权益,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规定,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创造良 好、和睦的家庭环境,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民政部门应当根据需要 设立救助场所,对流浪乞讨等生活无着未成年人实施救助,承担临时监护责任……
济南市救助站的照顾让郑承镇最后收养的这9名孩子暂时安顿了下来,但这并非长久之计。根据我国《城市生 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的规定,“救助站应当根据受助人员的情况确定救助期限,一般不 超过10天”。他们已经在救助站居住了近一个月,将来该何去何从
“流浪儿之父”离世折射流浪儿救助管理之痛
“有郑承镇这样的好人,是我们社会的幸事,也是社会的悲哀。”在史本君看来,郑承镇23年如一日无私关 爱流浪儿童的精神和行为可嘉可表,但他不希望再出现第二个“郑承镇”。很多本该由政府和监护人承担的责任, 不应交给一个与孩子们非亲非故、不应当承担监护义务的人来承担。
流浪儿童作为社会特殊群体,
北京私家侦探,他们的救助、保护和管理一直受到广泛关注。我国政府一直非常重视流浪儿童救助保护工作,近几年通过采取有 效措施,不断加强对流浪儿童的救助和管理,力争给流浪儿童创造一个温暖的家。据统计,2003年8月至20 09年底,我国民政部门、各救助站和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累计救助流浪、乞讨未成年人87万多人次 。
史本君介绍,近几年流浪儿童数量已有所减少,以济南为例,今年救助站共救助未成年人800多人次,占救 助人群的比例约为12%,且绝大多数为外地流浪儿童。尽管这一数字比两年前下降了4个百分点,但流浪儿童救 助依然任重道远。
马广海认为,郑承镇老人去世引出的流浪儿归宿问题,折射出当前我国救助体制的不完善。目前,我国对未成 年人的抚养和监护还是以家庭为主,以社会救济为辅,家庭履行监护责任格外重要。政府部门有责任监督未成年人 合法监护人的监护行为,对于不履行监护义务的个人,应当进行相应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