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近日报道了市区刘先生家中有一块明代城墙砖,无独有偶,昨天,东关街“祥庐”主人杜祥开也告诉记者 ,他家也有类似的古代城砖。
昨天下午,记者在杜祥开家中看见,这块搁着盆栽植物的古砖“块头”比较大,长约42厘米,宽约22厘米 ,厚约12厘米,拿在手里非常沉重。由于时间久远,砖块充满沧桑感,已经有所磨损,特别是两侧的铭文已经模 糊不清,只依稀能够辨别出“总甲”、“甲”、“小甲”等字样。扬州文化学者韦明铧看了以后认为,这些都是造 砖、烧砖责任人的名字。另一面也只能看出“安庆府提调官”、“桐城县提调官”等字样,这些铭文是为了明确烧 砖的责任制。
这块城砖哪来的?杜祥开告诉记者,前几天,他到老城区埂子街愿生寺附近一盐商后人家中作客,无意中发现 的,因为感兴趣,就带了一块回来。因为多年研究城砖,加之看过有关南京城砖的书籍,根据尺寸和铭文,他一眼 认出这就是明初城砖,他推测,
cheap ghd,这应该就是朱元璋在南京建城时的城砖。
既然是明初朱元璋在南京建城时的城砖,那么,这么沉重的城砖如今怎么流落到了扬州呢?韦明铧也觉得纳闷 ,他说,之前他自己也收藏了一块明代城砖,前几天也看了刘先生家的明代城砖,可能扬州还有一些地方“藏”着 类似的明代城砖。他推测几种可能,其一,城砖具有和平年代的特征,当初明皇朝动用一地之财力、人力来不及, 于是发动了长江中下游一带相当大的人力、物力、财力,调集很多地方烧制城砖,并且有几种规格,为了统一,就 制作了样品,而当时扬州也有烧制城砖的任务,于是就有样转流落在了扬州;其二,朱元璋在南京建城期间,将城 砖次品,如断裂的、尺寸不准的、质量不过关的城砖淘汰,最后流落到了民间,民间建筑商也把这些城砖运到了各 地,用于民间建筑;还有一种可能,南京城建城以来至今,不断有人盗窃城砖,或者在历次修建城墙的过程中,遭 到淘汰的这些城砖就流落到民间。
韦明铧拿着这块城砖,
GHD Deluxe Midnight Collection,感到非常沉重,他认为,
ghd flat iron,这些出自长江沿线府州县的城砖,当时用于建筑明皇朝所需,能够流落到扬州,与水运密切相关,也可见当时长 江作为黄金水道在运输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记者 陶敏
(本文来源:扬州晚报 )
[img][/i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