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明二字自幼就知道,一直不大清楚来历。后来,隐约知道了有个人叫王阳明,与我小时经常接触的阳明还是对不 上号。
再后来从书上看到蒋介石到台湾后将自己常住的地方命名为阳明山(1950年,蒋介石为纪念明代学者王阳明, 将大屯山、七星山、纱帽山、小观音山一带,原名草山的山区改名为阳明山。1962年,当时的台湾省公共工程 局开始规划阳明山国家公园,初步规划面积为28,400公顷,包括北海岸、观音山与大屯火山群 。 )
再后来逐渐知道了王阳明其人,原来他在吉安做过县令。
于是找到了这本出生于吉安的学者写的书,书中全面描述了王阳明的一生,可看性相当强,值得推荐 。
内容提要
江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院长方志远先生以诗意的语言、严谨的史料,生动、翔实地独家评述明代著名哲 学家、政治家和教育家、“阳明心学”的创立人王阳明的豪迈一生。本书是目前关于王阳明研究的最 好的版本。
内容简介
王守仁是我国明代最重要的哲学家和教育家。本书全面而客观地分析了王守仁思想的各个侧面,肯定了他在思想史 上的积极作用。作者又对王学的发生、发展及其分化、衰落和影响进行了历史的考察和论述,深刻地揭示了王学盛 衰的原因和学术思想发展的一般规律。本书语言通畅易懂,说理深入浅出,所引资料丰富翔实,为作者近年的一部 力作。
作者简介
方志远,男,祖籍安徽休宁,1950年生于江西吉安,史学硕士、文学博士,江西师范大学、江西广播电视大学 教授,中国历史学会理事、中国明史学会副会长、江西历史学会会长,研究方向为明代政治及制度、明清江西商人 及区域社会经济、明代市民文学与社会形态,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江西省社科规划课题多项,主要著作有《明 代国家权力结构及运行机制》、《明清湘鄂赣地区的人口流动与城乡商品经济》、《明清江商帮》、《明代城市与 市民文学》等,人物传记《(明)成化皇帝大传》、《千古一人一苏东坡》。在《中国社会科学》、《历史研究》 、《文史》、《中国史研究》、《中国经脐史研究》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另有史学杂文及评论100余 篇、戏笔《弹指惊雷侠客行一港派新武侠小说面面观》。
后记
我出生在江西省吉安市,并在那里度过了童年和少年时代。当时知道吉安有四条以人名命名的街道:中山路、永叔 路、文山路、阳明路。
“熟视无睹”是人性中惰性的集中表现。中山路我知道是纪念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永叔路和文山路 我也知道是纪念我们吉安的先贤欧阳修和文天祥,但那条最宽敞的阳明路所纪念的王阳明是何许人却不知道。尽管 天天走在“阳明路”上,而且还听说吉安曾有一所“阳明中学”,但从来没有想过要去问问王阳明的 情况。
在当时的同龄人中,我的知识面特别是有关历史、地理方面的知识,自我感觉还是比较不错的,但竟然不知王阳明 。现在回想起来自己也觉得有些不可理解。这或许是两个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一是我读小学和中学的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是不宣传王阳明的。因为他不但为封建统治者提供了愚弄 人民的学说,而且亲手镇压了江西及广西的人民起义,
piumino donna moncler。另外,历代的反动派如曾国藩,以及蒋介石、蒋经国父子都是推崇王阳明的。
二是家庭成员中有文化的都长年在外,留在家中的数我文化程度最高。我读小学,家中就是小学文化;我读初中, 家中就是初中文化。对于中国古代的传统文化,我不知道的,家中便没有其他人知道。而且家住文盲区,小学二年 级时遵母命写标语,将“防止贼盗”写成我自己也不知其意的“房子达到”,贴了好几个星期,一大栋房子好几户 人家,竟然没有人发现错误。在这种环境中不知道王阳明是很正常的。
后来看的书多了些,才知道王阳明的本名叫王守仁,是浙江人。但一位浙江人为何在江西受到如此的厚遇,不但吉 安有阳明路,南昌、赣州也有阳明路。带着这个问题试图找几本有关的书看看,但竟然找不到。恢复高考后读大学 ,接着又读研究生,从先师欧阳琛教授学习明清史。记得我入师门后提出的第一个问题便是关于王阳明的,当时先 师并没有正面作答,而是给我看新中国成立初期他在《新华半月刊》上发表的《王守仁与大礼议》一文。如果说缘 分,这恐怕就是缘分。想了解王阳明,没想到竞投到研究王阳明的专家门下。
在先师的指点下,我接触了一些有关王阳明的资料,对王阳明开始有了真正的认识,也逐渐产生这样一种看法:中 国历史上,还没有第二人像王阳明那样,在学问和事功两个方面都做得如此漂亮,都产生如此大的影响。但由于硕 士论文写的是明代内阁制度,研究视野投向了明代的中央决策圈,所以暂时将王阳明搁置起来:后来研究明代地方 政治及制度,王阳明才又重新回到研究视野之中。
要写传记,特别是写王阳明这类影响极大的人物的传记,首先必须定位,即必须将传主定在一个恰当的位置上。已 有的关于王阳明的研究成果,几乎毫无例外都是从他的哲学思想切入,研究他的“心即理”说、“知行合一”说、 “致良知”说,等等。即将他定在一个思想家或哲学家的位置上。但我认为,包括王阳明在内的所有真正有重大影 响的思想家或哲学家,
ugg boot australia,首先都是实践家。他们的思想方法和形成的思想体系,均来自于他们的生活经历、社会实践,以及在特定条件下 形成的独特个性。王阳明自幼形成的豪迈不羁、雄爽横放的个性,以及对程朱理学嘻笑怒骂的批判和讥讽、对社会 实践即所谓“事功”毫不掩饰的追求和重视,构成了他与其他任何思想家不同的风格。我想,王学所以在明中叶风 靡全国,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的直面社会、贴近大众,是“凡夫俗子”的学说,如果我们今日用学究式的方法来研 究王阳明及王学,以一般群众看不懂或不愿看来标榜自己学问的高深,那倒是对王阳明及王学的莫大 讽刺。
因此,我写王阳明,首先将他定格为实践家即社会活动家或政治家,.然后才是思想家;首先是记叙他的生活经历 和社会实践,分析他所处的时代以及这一时代对他的影响,然后才是分析他的思想。我想,当我们充分了解一位思 想家的生活经历和社会实践之后,分析他的思想就是水到渠成并且轻松愉快的事情了,而对于读者来说,也可免受 嚼蜡之苦。正德十三年,王阳明在江西南安、赣州二府推行《南赣乡约》;从正德十六年开始,王阳明反反复复说 的是“致良知”(王艮认为晚年专说“良知”)。只要对明代成化、弘治、正德朝的社会状况有一定的了解,就不 难认识,《南赣乡约》的推行和“致良知”的提出,都是在政治日趋腐败、风气日趋奢糜形势下进行社会改革的需 要。正德、嘉靖之际,在明朝官僚集团内部,中央先以杨廷和、后以张璁为首,地方以王阳明为代表,形成了几股 松散的改革。派势力,他们根据各自对社会的认识,采取自己认为可行的办法,在中央,在地方,在自己权力和影 响可及的范围内,进行社会改革。杨廷和、张璁利用主持朝政的地位,裁削宦官势力,革除政治积弊,重建统治秩 序,在上层社会中进行改革。王阳明则利用平定闽粤赣边境民变及宁王叛乱而建立起来的崇高威望,在基层社会进 行改革。《南赣乡约》实际上是地方自治和民众自治的条例和措施;而“致良知”,则是进行思想教育的方法。明 人何良俊对“良知”更有他的一番见识:阳明先生拈出“良知”以示人,真可谓扩前‘圣所未发。盖此良知,即孔 子所谓愚夫愚妇皆可与知者,即孟子所谓赤子之心,即佛氏所谓本来面目,即中庸所谓性,即佛氏所谓见性成佛, 乃得于禀受之初,从胞胎中带来,一毫,不假于外,故其功夫最为切近。(《四友斋丛说》卷.四, 经四) 就在撰写后记的时候,1997年6月12日晚上7点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纵横”节目。听到一则消息,江 西赣南地区的一个小山村,一位老人去世后一年多,子女却不行安葬,实在是不孝。但也有社会经济上的原因。按 当地习俗,办理丧事花费在三千元以上,而这里农民全年人均收人才几百元。这种不顾实际大肆操办丧事的陋习, 正是当年王阳明在《南赣乡约》中所禁止的。时间过了五六百年,陋习却依然如故,或死灰复燃,可见社会改革的 艰巨。我认为,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风尚,只有在明代中后期那样自由奔放的时代,才可能产生王阳明“豪迈不 羁”的个性。也只有这种个性,才可能产生富有批判精神的王阳明学说。王阳明既不是闭门造车的空想家,也不是 板着面孔的传教士,更不是被脸谱化了的伪道学,而是一位注重实践的社会活动家、机变万端的政治家、因势利导 的教育家,特别是一个有七情六欲、即使成了大宗师仍然时时喜欢恶作剧的活生生的人。我以为,这才是真实的王 阳明。当然,王学能够在明代中后期风行全国,成为压到朱学的显学,原因是多方面的。这里有人们对朱学教条的 厌恶,有对王阳明事功的向往,有王阳明学术与人格的激励和感召,当然也不乏有趋炎附势的政治投机和避繁就简 的学术投机。但真正入了王门而又能够得以成就的,只有两种人,一是天赋较高而敢于创新者,如王艮、王畿等; 二是学有根柢而勤于思考者,如邹守益、・欧阳德、罗洪先等。在教育方法上,王阳明是善于启发学生的,但真正 受益的也只有上面两种人。资质较次的领悟不到他学说的真谛,学无根柢的只知道夸夸其谈。而王阳明根据自己的 体会,认为朱子之学过于繁琐,教人以“简易”,却不知自己是经历过“繁琐”才达到“简易”的。第一步便教人 以“简易”,这样固然可以吸引大批求学者,启发一批悟性较高者,却也必然助长避难就易、避繁就简的不良学风 。明代后期王学趋于空疏,黄宗羲说是由于龙溪(王畿)、心斋(王艮)造成的,但王阳明自身的教育思想却是造 成这种空疏之学的基本原因。本书的写作过程,也是我对王阳明及王学的认识过程。虽然任何认识都是有局限性的 ,但仍然希望我的认识不会与事实相差太远。任何一项研究都是在已有成果的基础上进行的,我在写作本书时,也 参考了现有条件下见得到的著作和论文,所受启发良多。虽然本书在行文上力求流畅,以适应一般读者的需要,但 由于长期形成的专业习惯,仍然是恪守言必有据的原则。所依据的资料或在文中夹注,或在页下加注,也有没有注 明出处的,书后附了一个“参考文献”,作为弥补。所引用的王阳明诗文、书信、语录、奏疏等,均依《四部备要 》本《阳明全书》,并参照上海古籍出版社的《王阳明全集》,此书虽然校订偶有讹误、标点不尽合理,但它仍是 目前见到的最好本子。方志远 1997年6月12日于江西师大东区寓所 2009年11月修订于江西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