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材与教学对象剖析
《荷塘月色》是一篇写景散文,也是一篇抒怀散文,作者以朴实、典雅、
布满诗意的语言将描写荷塘与描写月色奇妙地结合起来,凸起优雅、朦胧、清幽的物境之美,在写景中抒发出 淡淡的忧虑和淡淡的喜悦之情。学生是轻易入景的,但入情即难,而且对语言和景物层次的精妙之处难以感悟,因 而在教学时先具体叙述文章写作的时代局势和作者的庞杂心境,让学生通过联想发生历史的想象,再紧扣作者情感 的变化揣摩语言的运用和意境的美。
二、教学目的
1、 领悟作者的思维感情;
2、 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能
三、教学重点
1、 结合语境琢磨词语、语句的含意,体味作品语言精练精美的特点及表达效果;
2、 感悟景语和情语浑然一体的妙处。
四、教学程序
课前:① 学生查阅有关时期背景的材料;
② 学生细心阅读文章,当真思考老师安排的阅读训练题。
课堂:① 分小组探讨阅读训练题(一课时)
② 以文章的写作次序,结合浏览练习题(二课时)
课后:① 收拾课堂笔记
② 限时做《翻新思维训练》中有关标题
③ 仿写:仿照课文第四自然段的博喻写一段写景的文字
五、教养过程及阅读训练资料
这多少天心里颇不宁静。(“颇不宁静”的起因是什么?析: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作者徘徊苦闷,盼望 在一个安静的环境中追求解脱却又无奈摆脱的心境)今晚在院子里坐着纳凉,突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 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月亮慢慢地(假如省略了“匆匆”一词,抒发效果有何不同?析:“徐徐”写出了 时光流动跟空间转移的迟缓,与环境的宁静和心情的颇不宁静相适应,如果省略了,则不能描摹出时空变换的流动 性,也不能体现出缓慢中的宁静与安静中的颇不宁静)升高了,墙外马路上孩子们的欢笑,已经听不见了;妻在屋 里拍着闰儿,模模糊糊地哼着眠歌。我静静地披了大衫,带(若将“带”字换成“掩”或“关”有何不同?析:“ 掩”—出门/回身/拉掩,动作繁缛,有必定的目的性;“关”—动作进程与“掩”相相似,目标性强,语言的情感颜色平庸苍白,缺 少表示力;“带”—微微地将门从背地掩上,动作柔柔随便,坚持环境的宁静,也与心境相符)上门 出去。
(1、在本自然段中,作者所处的环境是由哪几个空间破体地形成的?析:院子、夜空、墙外、 屋里、门外)
(2、在本自然段中,作者应用了哪些叠词?有何作用?析:日日、徐徐、迷迷糊糊、悄悄;本文使用的叠词 不仅传神地描摹出面前之景,同时也有一种韵律美。叠词个别用轻声的语调来读,轻柔的语调与轻柔的情景相符, 能渲染出一种雅而不俗的语言气氛,而在语音的延伸中,语意与感情也是绵绵不绝,令人回味的。)
沿着(为什么不必“通往”?析:“沿着”是缭绕,才可见“荷塘四面”的风景,而“通往”则表现还走在往 荷塘的路上,无以得见“荷塘四面”。)荷塘,是一条弯曲的小煤屑路。这是一条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 更加寂寞。(“曲折、幽僻、寂寞”三种情景前后有何联系?析:崎岖引出幽僻,幽僻引出寂寞。)荷塘四面,长 着很多树,蓊蓊郁郁的。路的一旁,是些杨柳,和一些不晓得名字的树。没有月光的晚上,这路上阴沉森的,有些 怕人。今晚却很好,固然月光也仍是淡淡的。(作者在刻画景物时用了哪些叠词?析:蓊蓊郁郁、黑沉沉、淡淡; 景物的色调是怎样的?析:淡淡;吐露了怎样的心情? 析:淡淡的哀愁。)
路上只我一个人,背着手踱着。(若换成“走”字,表白后果有何不同?
析:“踱”:走路时不紧不慢,镇定自若,从容不迫,脚步颠三倒四,而心里却若有所思,若有所感,在幽闲 、超然中,淡淡的哀愁在若有若无。若换成“走”字,则缺乏了情景融会的韵味)这一片天地似乎是我的;我也像 超越了平凡的本人,(联系高低文,懂得“平常的自己”是怎样的?现在的自己又是怎样的?析:苦闷、彷徨、想 回避又难以超然;自由的人)到了别一世界里。我爱热闹,也爱沉着;爱群居,也爱独处。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 苍莽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在的人。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当初都 可不理。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妙处”和“受用”两个词,
jimmy choo sunglasses 2010,能够表明作者的心情有何变化?析:从淡淡的哀愁到淡淡的喜悦)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supra tk society。(本天然段的最后一句在上下文的接洽中有何作用?析:承前启后的过渡句)
弯弯曲曲的荷塘上面,弥望(“弥望”何解?析:充斥视线,满眼,如“春光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 出水很高,像亭亭(“亭亭”与前面哪个词相呼应,它润饰的是“舞女”还是“裙”?析:与“高”相呼应,修饰 “舞女”)的舞女的裙。(本句运用了比喻修辞,本体和喻体分离是什么?它们之间有何相似之处?析:本体—— 叶子;喻体——亭亭的舞女的裙;舞女的裙与叶子自然伸展的状态相似。)层层的叶子中间,(“田田”与“层层 ”是对前面哪个词的详细说明?为什么?析:曲曲折折;“田田”描其连绵不绝,“层层”描其高低有序),零星 地点缀(“点缀”与前面哪个词相照应?析:零星)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本句运 用了哪种修辞伎俩?若换用其它修辞手法好不好?为什么?析:拟人;不能换用其它修辞手段,因为拟人的运用可 以回应上面的“舞女”,荷茎象舞女,叶子象舞女的裙,而花便象舞女的相貌,同样千姿百态,楚楚动听)正如一 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本句运用了比喻修辞格,本体和喻体分别是什么?它们之 间有何相似之处?析:本体——白花;喻体——一粒粒的明珠、碧天里的星星、刚出浴的美人。1、月下的荷斑白 而光亮,而且是“零星地点缀着”的,与“一粒粒”的“明”珠相似;2、白花“点缀”在“层层的叶子旁边”, 在绿丛中模糊闪耀,与“碧天”里的“星星”相似,
prada wallets;3、荷花是“袅娜”、“羞涩”而且是白而亮的,其情态与色泽都与刚出浴的丽人相似)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 香,恍如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此处运用了“通感”的写景办法,试述什么是“通感”?其最大的特点是 什么?“缕缕清香”与“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有何相似?这样描写有什么作用?析:“通感”指“一种感觉超 出了自身的局限而懂得到属于另一种感觉的印象”,即把一种可感的形象转化为另一种可感的形象的方式。其最大 特点是“感觉的转移”。相似处:断断续续,若有若无,捉摸不定。作用:用“歌声”比“荷香”逼真、离奇。荷 香本是嗅觉的可感形象,作者却把它比作“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使其转化为听觉的形象,把视觉、嗅觉、听 觉交错在一起,启发读者更加深远地想象和联想。)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抖动,(“颤动”的原因是什么? 析:轻风)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为什么只有一 道而不是几道?析:一丝的颤动,象闪电般)凝碧的波痕。(波痕为什么是凝碧的?析:田田、层层、肩并肩、密 密地挨着)叶子底下是脉脉(写出的流水的什么特点?析:无声、含蓄)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 子却更见风致了。
(这一段所写的风物的顺序能不能调动?析:不能。因为叶子出水很高,而且是田田的,目之所及确定首先是 叶子;因为白花是装点其间的,而且白而发亮,所以接着写花是天经地义的;因为花是零碎的,所以大风过处有幽 香;由于有和风,就有了波痕;因为有了波痕,便看见了底下的流水;因为有流水,所以叶子更见风致。作者的眼 光又回到叶子与花上,从而牵强附会,不慌不忙地引出下文对悄悄地泻在叶子与花上的月光的描写。景物呈现的顺 序是有着极强的前后关系的,极富层次感,毫不能调动)
月光如流水一般,悄悄地泻(若换用“淌”字在表达效果上有何不同?析:“泻”表明月上中天,月光自上而 下,有更强的动感与立体感;“淌”虽也有往下贱的意思,但正常是表示水、泪或汗等顺着或依靠着某物流下来, 而月光是从空中照下的,并无依附任何事物。)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若换用“飘”在表达效果上 有何不同?析:“浮”描写出青雾与叶花既相互贴近互相映衬又不即不离的层次感和动感,又可描写出青雾似动而 静、似静而动的轻柔蕴藉之态;“飘”虽与“薄薄”相响应,但既“飘”便“散”、便“逸”,虽有轻柔之态而无 含蓄静谥之美,而且“雾”之所以“青”是因为雾贴近田田、密密的叶子而成,飘高飘远了,便无“青”的感到。 )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好像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牛乳”和“轻纱”的本体是什么?梦的 本体又是什么?析:薄薄的青雾;叶子和花)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认为这正 是到了利益——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 黑影,峭楞楞如鬼普通;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本句描写了哪两种树影的哪些特点? “画”字对表现这些特点有何作用?析:灌木——错落的斑驳的黑影;杨柳——稀少的倩影;“画”阐明树影的错 落有致、浓淡和谐是恰到好处的,象是出自名画家之手,也让读者更易联想和设想到荷塘月色的诗情画意)塘中的 月色并不平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本句应用比方和通感的修辞格,本体和喻体 分辨是什么?它们之间的类似点是什么?是从哪两种感觉的互相转移?析:本体——月色;喻体——名曲;相似点 :和谐;是视觉与听觉的调换。)
(评:这一段写荷塘上的月色,有正面描写,如流水,泻;也有用景物进行反衬,如写青雾、叶子和花、黑影 、倩影等;写出了光与影虽不匀称,却和谐如名曲,光与影融为一体,荷塘与月色融为一体,心境与物景融为一体 ,全部天地浑然一体,如梦似幻,如诗如画,令作者与读者如痴如醉,作者心中流露出的依然是淡淡 的喜悦。)
荷塘的四周,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远远近近”、“高高下低”描述出树的哪些特色?析:绵延成 片、高低错落,档次明显)而杨柳最多,
nike air max cheap。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缝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 一团烟雾;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在总体写树中又侧重写了杨柳的丰姿,这是一种怎样的写法? 析:点面联合)树梢上模摸糊糊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粗心罢了。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垂头丧气的,是渴 睡人的眼。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不。(作者是怎么由景写 到人的?作者的心景又有了什么变更?析:由路灯光联想到人的眼,由人的眼天然会联想到人的心,一想到个人, 热烈的蝉声与蛙声做作会惊扰了荷塘和作者心坎的超然境界,作者终于发出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的 感慨。作者的心绪又从淡淡的喜悦转为淡淡的哀愁。)
溘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作者为什么会“忽然想起采莲的事件来了”
呢?析:“颇不宁静”的心情在梦幻般的荷塘岸边没有得到排解,就想靠对古代采莲盛况的憧憬和对家乡的悼 念来解脱。)采莲是江南的旧俗,仿佛很早就有,而六朝时为盛;从诗歌里可以约略知道。采莲的是少年的女子, 她们是荡着划子,唱着艳歌去的。采莲人不用说良多,还有看采莲的人。那是一个热闹的时节,也是一个风骚的节 令。梁元帝《采莲赋》里说得好:
于是妖童媛女,荡舟心许;鹢首徐回,兼传羽杯;櫂将移而藻挂,船欲动而萍开。尔其纤腰束素,延宕顾步; 夏始春余,叶嫩花初,恐沾裳而微笑,畏倾船而敛裾。
可见当时嬉游的光景了。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作者触景生情,由眼远景物联想 到江南采莲的情景,作者说这是一个“热闹”和“风流”的季节,并援用梁元帝的《采莲赋》描写当时“嬉游”的 光景,作者有没有被这种光景所沾染呢?文章中的哪个句子可以表明?析:没有。“惋惜现在咱们早已无福消受了 ,”仍然是“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于是又记起《西洲曲》里的句子: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抬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西洲曲》本是用来描写一个青年女子怀念情人的苦楚,作者却借用来表达什么感情?文章中的哪个句子可 以表明?析:思乡之情——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
今晚若有采莲人,这儿的莲花也算得“过人头”了;只不见一些流水的影
子,是不行的。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此时此刻的作者为什么会惦着江南呢?析:触景生情,独在异乡为 异客,面对黑暗的现实苦闷彷徨,莫衷一是,欲超然又想挣扎,借思乡排遣发愁)——这样想着,猛一仰头,不觉 已是自己的门前;轻轻地排闼进去,什么声息也没有,妻已睡熟良久了。(作者从荷塘回到家里,心绪如何?析: 作者从遥想中回到现实,事实依旧,愁思仍旧,心里照旧不宁静,方才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恍如一 梦。)
1927年7月,北京清华园
《荷塘月色》板书设计
原因:心情颇不宁静(情绪基调,下文一直揭示和照应)
一、月夜出门 目的:看月下荷塘
小路:波折、幽僻、寂寞
总写荷塘月色 树:蓊蓊郁郁
月光:淡淡(景物色调)
心情:淡淡的哀愁
二、散步小路 感触一:象超出平常的自己
勾画荷塘轮廓 直抒胸臆 感想二:觉是个自由的人(照顾一)
感想三:受用无边的荷香月色
心情:淡淡的喜悦
荷叶 多、生意盎然:田田
高、美:亭亭、舞女的裙
色彩:点缀着些白花
荷塘 荷花 姿势:袅娜地开着(盛开)
羞怯地打着朵儿(含苞)
光明:明珠、星星
荷香:渺茫的歌声
荷波:象闪电、刹那、凝碧
三、细写 荷水:脉脉
荷塘月色 (叶子:更见风致)
从月色的角度,正面写:如流水、泻
青雾:薄薄,似牛乳
似轻纱
从景物的角度,反衬: 叶子与花:似梦
月色 树影:黑影、倩影
光与影:不平均、协调
如名曲
写月光下 近景 从面上写:树色阴阴、
的荷塘四处 似烟雾 &nbs
-